被蜜蜂蜇伤,前两次问题不大,第三次却在短短几分钟,出现喉咙发紧、呼吸困难、脸色惨白的症状,直接被拉去抢救!同样是被蜇,一次比一次更严重?最近临安的王大哥就因为被蜜蜂蜇,走了趟鬼门关。
免疫系统会过度反应
被蜜蜂蜇伤一次比一次严重
家住临安的王大哥今年42岁,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果农大户,家里几十亩果树打理得井井有条。一个月前他在果园里忙活时手臂被蜜蜂蜇伤,随手抹了点花露水,没多久就好了。三天前,王大哥左眼睑又被蜜蜂蜇了一口,这次眼睑肿起像揣了颗小核桃,他去附近的医院上了药后,肿胀慢慢消退。
然而没料到的是,前天王大哥的手臂再次被蜇伤。与前两次不同,这次被蜇后短短几分钟内,他就感到喉咙发紧、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,呼吸越来越困难,脸色也迅速变得苍白,家人见状,立即驱车将他送往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。
经抢救,王大哥呼吸、血压都恢复了,随后转入观察病房,进一步康复。回忆起那惊魂一刻,王大哥仍心有余悸。
为何前两次蜇伤没有大碍,而这次却如此凶险?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丞达给出了专业解释:“蜂毒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多肽,首次蜇伤时,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对这些‘外来物’产生记忆。当再次被同种或类似蜂类蜇伤时,免疫系统会过度反应,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炎症因子,导致全身血管扩张、血压骤降、支气管痉挛、喉头水肿,引发严重的过敏性休克。这种反应发生迅猛、进展极快,若抢救不及时,后果不堪设想!”
“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蜇伤次数、部位、蜂种及个体差异有关,通常情况下头颈部更危险,马蜂比蜜蜂更毒。”袁丞达特别强调,第一次被蜇后“没事”,不代表对蜂毒不过敏,反而可能意味着身体已经被致敏了,第二次或后续再被蜇伤,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从中医体质学角度看,湿热质、特禀质(过敏体质)的人群尤其需要警惕蜂蜇风险。湿热质者常常表现为面垢油光、口苦、舌苔黄腻等,其体内如同“小火炉”,湿与热交蒸,遇蜂毒这类“火毒”,极易使毒热炽盛,反应剧烈。
掌握蜂类蜇伤预防与急救
关键时刻能救命
袁丞达被蜇伤后,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立即远离蜂群,转移到安全地点。用硬质塑料卡片边缘或指甲轻轻刮除蜇入皮肤的毒刺,避免挤压毒囊,切勿用镊子夹。如被蜜蜂蜇伤,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,如被马蜂蜇伤则用醋清洗伤口,如无法分辨蜂种,用清水冲洗。可局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。
无论是否首次被蜇,都要密切观察30分钟至1小时,一旦出现呼吸困难、喘息、喉咙发紧、声音嘶哑;头晕、乏力、意识模糊、晕厥;全身大片荨麻疹(风团)、皮肤潮红或苍白;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;心悸、脉搏细弱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这是过敏性休克的前兆,必须立即拨打120或就近送医。
旺源配资-网上在线配资炒股公司-加杠杆怎么炒股-温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